发布时间:2025-07-05 08:27:06源自:本站作者:PB2345素材网阅读(14)
2月26日,雲南信托7.5%股權正被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為3.6億元。根據計算:雲南信托每1%股權0.48億元,100%股權對應的是48億元。
信托牌照貶值,是近年來行業內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包括行業自身的轉型壓力、風險暴露,也涉及監管政策調整及市場環境變化。
雲南信托股權掛牌轉讓
2月26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披露,雲南信托7.5%股權正被掛牌轉讓,轉讓方為深圳中民電商控股有限公司,本次掛牌轉讓底價為3.6億元。本次轉讓後中民電商控股將不再持有雲南信托股權。
據信托圈內人計算可得,中民電商控股的掛牌價格是每1%股權0.48億元,100%股權對應的是48億元。由此可以推測:雲南信托的牌照價值是48億元。
信托圈內人通過企業預警通查詢到,中民電商控股為深圳本地一家民營企業,其前身為深圳利通控股有限公司,首次持股雲南信托的日期為1991年2月11日,距今已長達34年。
掛牌公告顯示,中民電商控股共計持有雲南信托7.5%股權,對應出資額為1650萬元。從披露的股權結構來看,中民電商控股為雲南信托的第五大股東。
資料顯示,雲南信托成立於1991年,2003年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由原雲南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增資改製後重新登記為非銀行金融機構。目前也是雲南唯一一家信托公司,也是當前國內少數的民企背景信托公司。
股權結構顯示,雲南信托當前第一大股東為雲南省國有金融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5.0%,後者控股股東和實際控製人為雲南省財政廳;第二至第四大股東為湧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納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知金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股24.5%、23%和17.5,三家公司為一致行動人,即“湧金係”,合計持股達65%。
根據雲南信托2023年年報披露,公司的控股股東為湧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公司實際控製人為陳金霞。
近年來,雲南信托深陷“承興係”詐騙案漩渦,涉及金額高達15億,或將麵臨巨額賠償。
信托圈內人通過公開資料獲悉,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雲南信托先後發行13個“雲湧”項目,存續信托規模15.826億元。羅靜於2019年6月19日在上海歌斐資產辦公室被公安人員帶至公安機關接受調查後,雲南信托雲湧係列產品全麵暴雷。
雲南信托陸續披露了一係列相關風險提示,並在廣州承興、蘇寧采購中心觸發實質違約後,先通過3次延期將產品延期至2023年9月7日,之後延期至2025年9月7日。
雲南信托雲湧係列產品的本質是,承興係公司通過虛構與京東和蘇寧的供應鏈貿易,騙取信托資金。監管部門已經認定雲南信托在辦理“雲湧”項目過程中存在多處違法行為。
暴雷六年多的時間,投資人每日生活在焦慮之中,至今仍然沒有解決方案。隨著承興係刑事案件的終結,雲南信托或將麵臨巨額賠償。
信托牌照貶值的深層次原因
在信托圈內人看來,信托牌照貶值,是近年來行業內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包括行業自身的轉型壓力、風險暴露,也涉及監管政策調整及市場環境變化。
首先,行業轉型壓力與業績下滑。
信托行業過去依賴的非標融資(如地產信托、工商企業信托)麵臨巨大風險,尤其是地產類項目違約頻發,導致信托公司不得不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加之監管要求壓縮融資類業務規模,傳統盈利模式難以為繼,行業整體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下滑顯著,削弱了牌照的盈利能力吸引力。
盡管部分信托公司嚐試轉向服務信托、資產證券化等新領域,但轉型進程緩慢,新業務尚未形成穩定的收入來源。市場對信托公司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進一步拖累牌照估值。
其次,監管政策與股東退出壓力
近年來,國務院要求央企清理非主業金融資產(即“兩非”剝離),導致多家央企股東低價轉讓信托股權,此類政策驅動的股權拋售直接拉低了市場對牌照價值的預期。
雖然信托牌照自2007年後未新增,但監管逐步放寬其他金融機構(如券商、基金)的資管業務範圍,信托的“全牌照”優勢被稀釋。比如,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等機構可開展類信托業務,削弱了信托牌照的獨特性。
再次,市場信心與估值重估。
新華信托於2023年破產,成為信托行業市場化退市的首例,引發市場對信托公司破產風險的重新評估。此類事件加劇了投資者對信托牌照“剛性兌付”信仰的破滅,導致牌照估值邏輯發生根本性變化。2023年以來,多家信托公司股權轉讓遭遇流拍或大幅折價,市場流動性不足和買方觀望態度進一步壓低交易價格。
最後,行業分化與競爭加劇。
頭部信托公司依托股東資源或業務創新仍能維持較高估值,但中小信托公司因資產質量差、風險項目多,股權轉讓價格顯著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隨著大資管時代到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券商資管等機構憑借更強的客戶基礎和資金實力,逐步侵蝕信托的市場份額。信托牌照的“靈活資金運用”優勢被其他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取代。
信托圈內人認為,盡管信托牌照的短期價值因上述因素顯著縮水,其長期價值仍取決於行業轉型成效。
稀缺性支撐:牌照數量仍維持68家,且監管未開放新設,稀缺性基礎尚存。
服務信托潛力:養老信托、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業務若能形成規模,或重塑牌照價值。
政策支持方向:部分信托公司通過參與基礎設施REITs、綠色金融等國家戰略項目,可能獲得新的增長點。
信托牌照貶值是行業周期、政策調整、市場風險共同作用的結果,短期內仍麵臨業績承壓和股權拋售壓力。長期來看,牌照價值能否回升取決於信托公司能否成功轉型為專業化資產管理機構,並抓住服務實體經濟與財富管理的新機遇。
(轉自:海內資訊)
欢迎分享转载→ 8o4m0.hor4s.com